“皇上,绵忻只是个少年,在朝中丝毫没有根基,皇上这么做只怕会引起众人不满,臣妾斗胆,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。”宁煦没有料到皇帝真的做了这样的打算,心中十分吃惊。
“皇后你不必惊慌,朕并非在试探你,你与朕夫妻多年,即便有什么嫌隙,也从未起大的争执,朕即便要算计旁人,也绝不会算你和绵忻的。”皇帝握着宁煦的手笑道。
“臣妾……臣妾不瞒皇上,臣妾一直以为皇上偏心绵忻,是为了历练绵宁,让他能够尽快成为一位合格的皇位继承人,所以……皇上每每和臣妾提起易储之事,臣妾都不愿多言。”宁煦叹息一声道。
“皇后,绵宁只能做一个守成之君,若我大清朝上下安定,国泰民安,朕不会动易储之心,可如今我大清朝内忧外患,绵忻有才敢,有魄力,他坐上皇位才能保我大清朝平安。”皇帝一脸凝重的说道。
这些年他已经想的很多了,两个儿子他也细细比较了,下这样的决心,他心中也挣扎了许久。
“皇上……绵忻比较还小,臣妾……。”
“皇后。”皇帝打断了她,笑道:“皇后别担心,朕可以先秘密立绵忻为储君,给他几年时间,他必定能在他身边聚集属于他自己的力量,到时候朕再退位,这样便万无一失了。”
“皇上,这么做会让他们兄弟反目成仇的。”宁煦心中一凛,随即说道。
“皇祖父当初为了夺得皇位,和众位叔伯们一争高下,宫中血流成河,朕不愿再看到这样的事儿出现,但朕更不愿看到我大清江山出现不稳,皇后,朕已经将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密诏撤出来了,就放在朕寝宫最里头那柜子内,朕本打算将立绵忻的密诏写了,换出从前那密诏,但近日朕忙于朝政,又急着去热河行宫,待咱们回到宫中再换吧。”皇帝笑着说道。
宁煦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已将那装有密诏的木匣子取了出来,她看着皇帝,满脸震惊,直到此刻,她才相信皇帝是要改立自己的儿子为未来的继承人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