鲲鹏、华微合并案(一)(他想:这什么人啊。...) (3 / 9)
经鸿的帐算得很快。清辉集团每轮投资都会拿走一些股份,现在两轮过后一共拿了40%。假设下轮,华微依然拿出25%的公司股份来做融资,同时领投的清辉拿走其中20%,那下一轮后清辉集团的股份数就会达到50%,而创始人的股份则会被稀释到41.25%。清辉超过创始人。
具体数字不一定,但总归是差不多的。
赵汗青已经懂了,不过还是要确认确认经鸿的意思,他点点头:“对。算一算。这次合并失败后,鲲鹏、华微账上资金应该都没多少钱了,需要着手下轮融资。那我们……可以利用‘华微现在的CEO并不完全信任清辉’这点,叫华微拒绝清辉再次领投。”
对华微的创始人来说,清辉的股份数量超过自己,是危险的。
“对。”知道赵汗青已经懂了,经鸿却还是想把话说得具体一些,他不想出任何纰漏,“这样的话,周昶会发现,一边,我们泛海将继续领投鲲鹏,并且增加股份占比,而另一边,因为CEO的不信任,他们清辉却无法再领投华微了。这样,一轮又一轮下去,清辉集团的股份数只能不断被稀释。再之后,华微的钱越花越多,可现在这个年景下,除了有母公司支撑着的泛海、清辉,对于这个盈利时间尚不明朗、开销却是非常惊人的东西,肯投钱的VC/PE也没多少,华微总有融资再也融不下去的那一天,那时候清辉再想合并,就没现在这种条件了。现在除了CEO这个位置的人选,别的都好谈,可将来么,呵。”
泛海、清辉是战略投资,走长线,而VC/PE们是财务投资,为了短期收益,不一样。
现在,泛海有40%的鲲鹏股份,清辉则有40%的华微股份,鲲鹏华微两家公司的估值又差不多,因此,在鲲鹏、华微的合并案上,泛海、清辉的话语权实际上是几乎一样的。可下轮融资过后,泛海在鲲鹏的股份数上升,而清辉在华微的股份数下降,双方在谈判桌上就不会是同一位置了。
其实人都不足为惧,事实上,这次的合并主要是泛海、清辉的厮杀,与过去的每次一样。
“所以,”赵汗青补充道,“所以,周昶应该会想趁鲲鹏、华微还没完成下轮融资时,促成合并。”
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,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