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万军之中,到处都是怒吼声、马嘶声,所有的瓦剌士兵都杀红了眼要抓到布日固德,为太师报仇,谁还能听到他的声音?
游凤镇的土墙外,大朗士兵们被夜晚的凉风一吹,瞌睡劲已经过去,大家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不知道前面的瓦剌军营出了什么事,又是万军出动又是火光冲天,折腾了半夜,却没有听到厮杀声。按理说如果有敌军突袭,不应该是这副景象。
简陋的“行宫”内,皇帝、庆王和文武大臣们还在开研讨会。
兵部尚书赵效是从南京提回来的,他亲历过沿海的抗倭战,在一线指挥过战斗,不像一般的文官对战事一无所知,只会纸上谈兵。
“也许我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突围机会。”赵效疲惫的用手撑着额头,失望的道。
上半夜瓦剌军有异动时,他就劝皇上整兵出击,只要在包围圈中打开一个突破口,十万士兵哪怕组成人墙,也能阻挡住瓦剌军队一会。只要先把皇上和妃嫔平安送回去,瓦剌人手上没有了谈判的筹码,亲征军和其他大朗军队便可以放手与瓦剌军打,大家都憋了一口气,战斗力绝对不是半年前一盘散沙可比,局面很快能扭转。
然而附和他的只有寥寥几人,以庆王为首的文武官团体,对这个建议颇有顾虑,亲征军在退守到游凤镇之前,一直打败仗,军队消耗过半,看到惨烈的交战现场,他们已经被打怕了,担心一旦突围不成,反而激怒瓦剌军。如果成了俘虏,受折磨暂且不说,就算被救回去,后半辈子也没脸见人了,这个险他们不敢冒。
皇上犹豫不决,听他们争了一晚上,觉得这个说的有理,那个考虑的也对。
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,外面响起警哨声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