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门贵妇,寒门小户,多有子嗣方面不得已去求子的。
说起来,平阳公主一生未嫁,子女皆无,然生前一手创立的庵堂,竟然成了求子的去处,也不知道是不是讽刺了。
京城中有个朱姓人家,家资巨富,还担着皇商的名儿,专门供应宫中各种时鲜花卉等,也算得上是有些头面的人家了。朱老爷年轻时候便掌了家业,发妻也是门当户对人家出来的,按说应该各种顺心。只是,朱家数代单传,到了朱老爷这儿,发妻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后就不再开怀了。朱老爷为了儿子,年过四十开始纳妾,一连纳了两个良家妾,可惜还是只生女儿,不见儿子的影儿。眼瞅着七个女儿落地,不少人与朱老爷调笑,说他命好,家里七仙女,生得花容月貌的,往后一个女婿半个儿,算起来也有三个多儿子了。
朱老爷气得险些痰火,立誓定要生下儿子才肯罢休。
前年的时候,朱老爷挑来拣去,终于又收了个女人,这次女人出身有点儿说道。据说原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,后来父亲因罪获罪,丢了官,一家子男丁流放,女眷发卖。朱老爷看见这姑娘的时候,正是她被摆在台子上,被发卖的时候,狼狈得很。
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,朱老爷花了一大笔银子将人买了下来,也不说为奴做婢,直接带了回去就要做了第三房妾室。
朱太太就不大乐意,之前朱老爷纳的两房妾都是她亲自张罗相看的,都是细腰丰臀,一看就是身子好容易生养的。毕竟,纳妾是为了子嗣嘛。可这朱老爷自己带回来的,却是个面薄身纤,如风摆柳的清瘦佳人,再加上时常含着两汪泪水,眼睛游移不定,不敢与人对视,却时时刻刻把朱老爷当做天神一般往他怀里躲,一看就知道必然是个会挑事儿的。夫妻俩都是一大把年纪了,朱太太实在不愿意为这么个女人坏了情分,劝了朱老爷几次,若是愿意只把她先当做通房,等生了儿子再提成姨娘。
朱老爷却是不肯,说这女人出身并不差,不过是家道中落了才到了这一步,做侧室已然是委屈了她,更何况通房?又因那女子几次欲说还休的落泪,更是心疼,便放出话来,等到这女人生了儿子,还要抬做平妻的。
这倒是不难理解,他一个近半百的人了,半生都算是老老实实的,乍然得了个碧玉年华,千娇百媚的通房,尤其这人从前还是比他要尊贵许多的官家千金。若不是家里获罪,朱老爷就是做梦也不敢奢望得到这样的一个女人做妾的。
因此,对这女子万般宠爱。甚至为了她,连发妻妾室都冷淡了去。更因着女人年轻貌美,且会说会写,朱老爷被迷得五迷三道的,从女子进门起,与发妻口角了不知道多少回。就连回娘家小住劝父母女儿,都打了一巴掌去。
朱太太因此寒心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