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安之能这么快到帝都,不只是陆侯与北疆军神勇,白大人的火h威力惊人,其间多少都有各地勋贵放水的原因。
一场柳王之争,穆宣帝都能心神俱裂到持续几十年对勋贵的打压,可是,穆宣帝也不得不用他们。北安关的姚国公,南夷州南安侯,都是勋贵,没有寒门能取代他们,穆宣帝刚愎自用也未到自毁长城的地步。
这些年,勋贵居高位者的确不多,但是,高位谋不到,小官小位的也把子弟安排出去,这些年也叫他们织出一张密密的大网来。
穆宣帝最后警觉陆国公可疑,方想起用勋贵,已经太迟了。勋贵也不是狗啊,随你召之则来,挥之则去。
要是穆宣帝年轻二十年,还有可能。
但是,诸皇子已长成,有代表寒门清流的东宫,有举起大旗与东宫相争母族虽败却是当年一等一豪门的三殿下,勋贵们与其去向穆宣帝投诚,为何不另选一位皇子呢?
穆宣帝已经老三,纵支持他当政,他还能在帝位多少年?再说,这位陛下当年如何忘恩负义、刻薄寡恩,勋贵们历历在目。当年,是他们一手拱卫穆宣帝登基,穆宣帝却反手将勋贵压制几十年。
所以,东宫谋权,只要东宫谨慎的未对勋贵动手,勋贵们是不会理皇家之争的。他们的眼睛,一直在盯着西北。穆安之一动,只要他稍有作为,不出昏招,他天生就与勋贵有同样的立场,勋贵即便明着不能支持三殿下去帝都,暗地里也乐见其成。
这是勋贵的大势所趋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