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r0|在开始之前:我写书是为了找回自己 (1 / 2)
 
        离开校园的那一刻,世界在我脚下展开,一如晨曦初照的城市,万物充满未知与希望。我怀抱着理想,满心以为只要努力,便能在职场闯出属於自己的一片天。可现实如同一场无声的雨,渐渐渗入骨缝。日复一日,我将人生最灿烂的九小时奉献给别人的梦想,却渐渐忘了,自己也曾经有过翅膀。
        某个yAn光斑斓的午後,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缓缓流淌。我坐在窗前,指尖敲击着键盘,思绪在字里行间游走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自己渴望的不仅是安稳的薪水,更想用经历去照亮那些同样迷茫的Z世代。与其闭着眼睛继续过着不喜欢的生活,不如勇敢地撕下标签,坦然面对那个最真实的自己。
        T制内的苏醒或许只需一瞬,但要在荒芜中重新开垦一片属於自己的天地,却需要无数个夜晚的自问与坚持。我不只想写字,更渴望「被世界看见」——让每一段经历都能化为温暖的光,照进他人的心房。
        上班的时候,我总在心里渴望一片空白,让灵魂得以喘息。偶尔翻开旧资料夹,二十岁的自己彷佛在纸上对我微笑。那时,我读着林奕含的书,与她的痛苦与挣扎共鸣,也曾在深夜里许下心愿:希望二十六岁的我,也能写出一本属於自己的书。只是,岁月如流水,忙碌让我忘了最初的梦想,直到内心的声音一次次提醒:「你别再错过了。」
        多少人说,等到退休後,才要去做真正想做的事。但我不想等到白发苍苍、梦想封存在黑盒子里,才开始旅程。我渴望用最h金的岁月,去赚取「更多T验」——让人生不仅仅是生存,更是一次次勇敢的选择与自我找寻。
        人生只有一次,愿你我都能勇敢走向心之所向,不负韶华,不负自己。愿我们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,都能拥抱那份不被拘束的灵魂,让梦想在时光中闪闪发亮。
        我离开教职那天,天气很好。天空蓝得不太真实,像一层过曝的相片。离职表格提交的那一刻,手指轻轻一点,滑鼠没发出声音,但我心里却像被打响一记闷雷。没有太多戏剧X,也没有眼泪。我只是静静地收好电脑、关掉灯,推开那扇熟悉的办公室门,走进燠热的夏天。那是一种说不出口的轻盈,好像终於可以呼x1了,又好像什麽都还来不及理解。
        我曾以为自己会在教育T制里待很久,甚至走一条所谓「稳定」的道路。薪水不高,但也不算低;工作不轻松,但也撑得过。只要再忍耐一下,放假就到了。只要撑完这学期,就可以休息。只要、只要、只要??我对自己说过太多次「再一下就好」,最後那个「一下」变成无止尽的拖延与内耗。早上醒来脑袋空白,下班之後筋疲力尽,连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都提不起劲。我开始怀疑,这样的生活真的有价值吗?我还是我吗?
        真正让我清醒的,不是崩溃,而是某天晚上,我独自坐在房间,看着桌上那堆没批完的作业、群组里不断跳出的讯息,我突然想到:「如果我从此不再教书,会怎样吗?」这念头有点像是冒犯,有点像是背叛。但也是第一次,我感觉那是来自心底的声音,而不是脑袋的算计。
        我想要的不是什麽惊天动地的改变,我只是不想再过一个「不属於我」的日子。我不想再y撑、不想再扮演一个乖巧的、有效率的、永远情绪稳定的大人。我想要试试看,如果我放下这些角sE,我会变成什麽样的人?
        我开始读更多书,关於自由工作的、关於心灵疗癒的、关於的。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後悔,只知道我不能继续这样下去。越看越多,我的脑中出现一幅画面:住在小城市,每天写点东西、煮点简单的饭、也许旅居、也许创作、也许什麽都不做。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一种逃避,但我确信——那是我渴望的生活气味。
        决定离开之後,我反而平静了下来。不是没有焦虑,但内心有种「终於回到自己手上」的感觉。我开始盘点资产、讨论财务、学习写作与出版的可能X。我知道这条路不容易,但好像第一次,我不再为了配合他人的期待而活,而是学着面对自己真正的想要。
        如果可以给那时候的我一句话,我想说:「你真的已经撑够久了。这不是逃,是一场走向回家的路。」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