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时间,朝堂之上,疑云密布,暗流汹涌。大将军何进立刻抓住机会,联合数位朝臣,对郭绍的「战功」提出了强烈质疑。
就在各方势力激烈角力之际,一份由荡寇校尉李云澈亲笔署名、并附有张梁帅旗、印信、兵符等铁证的「请罪折」,由八百里加急,直接送达尚书台,并辗转呈至汉灵帝面前!
这份名为「请罪」、实为揭露真相的奏章,如同一颗投入滚油的火星,瞬间引爆了整个洛yAn政局!
汉灵帝览毕奏章,又细看了那些无法辩驳的物证,龙颜大怒,猛地将郭绍那份「捷报」掷於地上,厉声喝道:「匹夫郭绍!竟敢欺朕!险些断送国家大事!」
殿下,司隶校尉袁绍排开衆人,手持笏板,朗声出列:「陛下!臣以为,郭绍身为三军统帅,轻敌冒进,致使数万大军惨败於枯狼谷,险些断送我大汉在冀州之基业!此乃滔天大罪!若非荡寇校尉李云澈临危受命,以数百疲卒效Si力战,逆袭敌酋,於万军之中生擒贼首张梁,力挽狂澜,恐怕冀州早已尽数沦陷!臣恳请陛下明正典刑,严惩郭绍,以儆效尤!并重赏李云澈,以彰其不世之功,以励三军将士!」袁绍声音铿锵,义正辞严!
中常侍张让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Y鸷,随即尖着嗓子,YyAn怪气地接口道:「哎呦喂,袁校尉此言差矣!李云澈年纪轻轻,不过一校尉尔,竟敢於阵前擅自专兵,聚拢部曲,无视主帅钧令,此等行径,与骄兵悍将何异?此风断不可长也!若人人都效仿他李云澈,大敌当前不听号令,擅自拥兵自重,我大汉的军法何在?朝廷的军令何存?其侥幸擒获张梁,亦不过是时运使然,焉能与郭中郎将……呃,郭绍稳定大局之苦心相提并论?依老奴看,此子锋芒太露,不识尊卑,若不稍加敲打,恐日後尾大不掉,反为朝廷之大患!」
部分依附宦官的官员随声附和,而何进及部分清流士族则面露怒容,yu待反驳。
汉灵帝眉头深锁,拈着短须,看看慷慨陈词的袁绍,又看看巧言令sE的张让,脸上Y晴不定,一时竟难以决断。整个朝堂彷如压抑至极的雷云,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,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随时都会爆发。
最终,在一场气氛紧张的朝议之後,新的圣旨终於凝聚了汉灵帝那摇摆不定的「天威」,火速送往了冀州。
冀州,汉军大营。一名来自洛yAn的中h门,在张钦的陪同下,於衆将面前宣读了圣旨:
郭绍因「指挥无方,谎报军情,致使大军惨败」,被革去中郎将之职,着即刻押解回京,交由廷尉府严审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