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险船只 (5 / 7)

        耽州另一个成就就是修建了两座港口,一座在北面耽县,一座在东南角,都是利用天然良港修建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范宁的船队便驶入了耽州东南的信风港,据说这里是耽州最早感受到东南风的地方,所以叫做信风港,东南信风吹起,耽州盼望的大宋补给船只就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需要说明的是,耽州目前还完全依靠大宋的物资输送来维持运转,不像鲲州,通过军垦的方式,今年的粮食已经完全自给自足,反而能给大宋输送大量资源和财富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只只大船缓缓驶进海湾停泊,运载小马的船只也靠岸,将五十匹小马送上岸休整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午时分,耽州通判张遥骑马赶来迎接范宁的到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初在考虑设立耽州时,就有两种意见,很多官员认为耽州偏小,人口太少,不适合设州,设为县就足够,可以隶属于鲲州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另一批官员认为,海外情况特殊,不能照搬大宋的标准,应该特殊对待,耽州和鲲州相距遥远,把耽州设为鲲州下辖县根本就不现实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子赵祯便采纳了后一种方案,正式定为耽州,不过在设定官员时,没有派知州事,而只是任命了一名通判,同时兼任耽县县令,这就叫名义上的州,实际上的县。

        通判张遥年约三十岁,也是进士出身,比范宁早一届考中科举,原来是青州即墨知县,因出使过高丽,便被升为耽州通判兼耽县县令,虽然管辖的子民只有五百户汉民和数千土著,但官职却上去了,从正八品一跃升为正七品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看这书的也喜欢看
总之成为偶像吧!苦涩的咖啡等不到收件人的信纸先生安静的敌人你病房的门没关。愿爱仍在缝隙中生长